苏州盛福祥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
苏州盛福祥净化专业研发二十多年经验
工业气体设备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专家
咨询电话:
180-1540-1667

液氨充装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25/3/2 16:17:55阅读量:65
  • 苏州盛福祥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小编给您介绍:

    一、氨槽区:

    1氨的可燃性和爆炸性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能气化成氨气,此气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如果连续接触火源就会燃烧,有时也能引起爆炸。如果有油脂或其它可燃物质,则更容易着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并生成氮和水。

    氨在一氧化二氮中也能发生爆炸,爆炸浓度为2·2% ~72%。氨被氧、空气和其它氧化剂氧化后生成氧化氮、硝酸等。与酸或卤素发生激烈反应,并有时引起飞散或爆炸。

    如果氯过剩,则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三氯化氮。

    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含氨15% ~27% (体积)。虽然其爆炸极限范围比其它可燃性气体窄,危险性较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须严禁烟火,而且要严防空气侵入储罐、管道、气瓶等设备中形成具有燃烧爆炸性的氨—空气混合气。

    2氨的腐蚀性

    氨呈碱性,具有强腐蚀性,无水氨对大多数普通金属不起作用,但是如果混有少量水分或湿气,则无论是气态或液态氨都会与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又易与氧化银或氧化汞反应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雷酸盐)。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鉴于氨的强腐蚀性,在选择设备及与氨接触的金属材料时,必须选用不含上述金属的铁及铁合金。

    3氨的毒性

    为保护液氨操作者的健康和车间安全,我国规定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这个浓度对于每周工作5,每天接触8 h来说是安全的,但如果接触时间长,嗅觉器官的灵敏性会发生改变。不同浓度的氨对人体的作用见表1

    1 不同浓度的氨对人体的作用

    氨浓度(ppm

    对人体的作用

    20

    任何人都闻到臭味

    >25

    有毒范围

    25

    最高容许浓度

    100

    开始引起粘膜刺激,可耐6 h

    <500

    强烈刺激眼睛、鼻子,可耐0·5~1 h

    ~700

    几分钟内可严重侵蚀眼睛、鼻子,小于0·5 h不会造成永久性影响

    >1000

    剧烈咳嗽,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窒息

    >2000

    吸入30 min就有危险

    >5000

    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氨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此外,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氨吸入体内很快转变成尿素。氨的毒害作用主要由下列三点引起: (1)减少三磷酸腺苷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2)脑氨增加,可引起神经方面的障碍; (3)高浓度氨的强烈刺激性引起组织的溶解和坏死。

    吸入高浓度氨气会出现打喷嚏、流涎、咳嗽、恶心、头痛、出汗、面部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感、不安感、胃痛、闭尿等症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眼痛、视觉障碍。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作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症状。

    液氨自储罐、气瓶或管道泄漏时,立即气化成原体积的884(0, 760 mmHg)的气态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高浓度的氨—空气混合气,吸入这种混合气,可能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4液氨罐充装

    1. 作业区严禁烟火,且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

    2. 作业前应接好安全地线,管道和管接头连接必须牢固密封,并应排尽管内空气。

    3. 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汽车驾驶员均不得离开现场。在正常装卸作业时,不得随意启动或移动车辆。

    4. 液氨充到规定液位时,关闭进氨阀门和罐车阀门,然后开启连接管排气阀门,将管道中的氨气全部排出。液氨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不要过量充装,充装液氨等级为一级氨。

    5. 充装完毕,必须复查充装重量或液位,充装重量或液位复查合格后,使各阀门恢复关闭位置。确认连接管内氨气已排出,方可卸下连接管。

    6. 装卸完毕后,应认真填写装卸记录并妥善保存。

    7. 遇到雷雨天气或附近有明火时严禁装卸作业。周围有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泄漏或罐内压力异常时严禁装卸作业。

    8. 汽车罐车驾驶员必须亲自确认卸车与装卸装置的所有连接件已经妥善分离,方可移动车体。

    5液氨危害急救措施

    5.1 液氨泄漏的处置

    5.1.1 安全要点

    1. 液氨泄漏会挥发成比空气轻的氨气(相对密度为0.597,空气=1),很容易扩散。

    2. 液氨泄漏时,应迅速将其附近(特别是下风侧)的一切火源取走、除去或熄灭。

    3. 发出警报警告该区域内与邻近区域(特别是下风侧)内的人员,如果有必要撤离时应往上风侧撤离躲避。

    4. 实施堵漏或修理人员,必须穿戴防毒用品。

    5. 如泄漏事故有扩大趋势或可能引发其他事故,则应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公安、消防部门及液氨生产厂家报告求援。

    6. 在用水喷淋泄漏部位的同时,必须用大量的水稀释流出的液氨,以免留入江河湖海酿成公害。

    5.1.2 储罐泄漏

    5.1.2.1 液氨储罐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液氨储罐为液化气体储罐,储罐区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爆炸又分为储罐本身的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是指超声波和爆炸碎片对人和物体造成的破坏,化学爆炸是指储罐泄漏的液氨易发生氨气化学燃爆。氨气为有毒气体,储罐爆炸或液氨泄漏等还会造成人员中毒事故。

    1 液氨物理爆炸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如果液氨储罐由于以下几种原因超压,均可能引起液氨储罐发生物理爆炸:

    a.安全装置不齐、装设不当或失灵;

    b.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液氨储罐由于温度升高而超压;

    c.液氨储罐超装。

    (2)若液氨储罐存在以下缺陷,使承压能力降低,也易引起物理爆炸:

    a.内、外介质腐蚀造成壁厚减薄,外壁受大气的腐蚀作用,内壁为氨的腐蚀;

    b.液氨引起的应力腐蚀是导致储罐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腐蚀裂纹的发展;

    c.储罐发生严重塑性变形;

    d.储罐材质劣化;

    (3)如果液氨储罐强度设计、结构设计、选材、防腐不合理,也易引起储罐发生物理爆炸。

    2 液氨储罐火灾、化学爆炸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由于液氨泄漏形成氨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静电火花等火源,会引起火灾与化学爆炸事故。

    (1)液氨储罐物理爆炸引起储罐外氨气的火灾爆炸;

    (2)液氨储罐及其附件(法兰、阀门、弯头等)泄漏,储罐阀门、管道爆裂,充装系统泄漏,系统安全装置失灵等因素导致液氨泄漏;

    (3)明火、静电火花等火源存在。

    3 液氨中毒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由于液氨储罐及其附件爆炸、泄漏,空气中的氨气的浓度超过安全域值,可能导致人员的中毒,甚至死亡;

    (2)人员进入液氨储罐检修时,内部氨气浓度没有达到安全范围,也易引起中毒事故的发生。

    5.1.2.2 预防液氨储罐区事故的安全措施

    1 预防液氨储罐物理爆炸的安全控制措施

    (1)液氨储罐必须有良好的防腐措施;

    (2)严格控制液氨储罐充装量,液氨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不要过量充装;

    (3)液氨储罐防止意外受热或罐体温度过高而和蒸气压力显著增加;

    (4)尽量减少空气进入液氨储罐;

    (5)液氨储罐尽可能保持较低的工作温度,低温储存,并设置喷淋水,遮阳棚;

    (6)必须依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制定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照章执行;

    (7)必须按规定对储罐定期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妥善处理;

    (8)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完好,妥善维护,定期校验,确保灵敏可靠;

    (9)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 预防液氨储罐火灾、化学爆炸的安全控制措施

    (1)氨站建筑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的有关规定;

    (2)氨站应采用敞开式,氨站建筑物的地面应耐酸碱,在氨站防爆区域内,应采用防爆设计,如设置防爆设备、器材,应设围堤、建筑物防雷接地措施以及专用消防设施(如消防用水的消火栓等),围栏和装饰材料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3)液氨储罐附近的气体检测器系统数量、位置要合理,并定期检查防止其失灵;

    (4)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液氨储罐区适当部位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剂,并定期检查,保持有效状态;

    (5)为指明氨泄漏后的扩散方向,便于操作人员现场工作方位选择及发生泄漏事故后人员疏散,建议在合适的位置设风向标;

    (6)管道和设备的选材必须耐腐蚀以防止产生泄漏,液氨管道及氨气管道必须定期检查,确保管道、阀门、法兰等无泄漏,防止保温层脱落、物体撞击及腐蚀减薄;

    (7)防止火源、热源发生,定期检查照明电路,防止摩擦、撞击及静电火花产生,检修时使用铜扳手等铜制工具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动火。

    3 预防液氨储罐引起人员中毒的安全控制措施

    (1)防止液氨泄漏;

    (2)进入液氨储罐内部检修前要首先确保内部氨气浓度为安全范围;

    (3)液氨充装岗位设自背式空气呼吸器。

    4 其他安全控制措施

    (1)现场应配备堵漏材料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在第一时间做到安全堵漏,以降低泄漏量,缩小氨扩散影响范围;

    (2)液氨储罐在加工制造、安装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在生产运行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尽量降低发生液氨泄漏的可能性;

    (3)对于易损、易发生泄漏的部件(如阀门、接管、法兰、垫片等)要定期检查、维护、维修和更换,做到万无一失;

    (4)对于液氨储罐,在运行过程中,基础有可能下沉,同时也为了装卸液氨的方便,其出口管线应采取金属软管或其他柔性连接;

    (5)从以往事故案例知,液氨泄漏常发生在液氨装卸过程中,因此,建设方应制定详细的装卸操作程序并严格执行;

    (6)一旦发生泄漏,要根据实际泄漏情况,做好附近工序和车间的明火以及其他可能火源(如车辆等)的管理,控制点火源;

    (7)培训工作人员掌握氨泄漏、中毒后自救互救措施;

    (8)鉴于装置有较大的火灾、爆炸、中毒危险性,企业应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保证各种紧急设施在事故发生时好用;

    (9)开展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开展以氨中毒预防为重点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1.3 管道泄漏

    1. 管道发生泄漏,应立即关闭上游阀门切断气源。

    2. 如在泄漏时无法进行堵漏,则要用水冲释到常压为止。

    5.2 液氨毒害的急救

    5.2.1 安全要点

    1. 生产设备必须严加密封,加强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由于氨比空气轻,抽风口应装在高处。

    2. 中国卫生标准(MAC): 30 mg/m3。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情况下抢救或逃生时,应佩带空气呼吸器。戴化学防护眼保护眼睛。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工作或急救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吸水。离开工作或急救现场后,应淋浴,更衣。

    3. 轻度急性中毒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也会使角膜和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 有的中毒情况是,中毒之初感觉不出有什么症状,而几小时之后,会出现严重的肺水肿。

    5. 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在抢救转移过程中,要注意中毒者人身安全,不能强拖硬拉以造成外伤,致使病情加重,特别是对待中毒后从高处跌落下来的患者,更需倍加注意。

    6. 转移患者的同时应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在医生到来之前,应安置患者在约20℃的室内休息,松解患者的颈、胸部衣服纽扣和腰带,以保持呼吸畅通。同时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密注意患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并根据病情实施下列急救。

    5.2.2 吸入氨气的处置

    1. 中毒患者若停止呼吸,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有压背式、振臂式和口对口()式三种。最好采用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法,以防刺痛肺部引起更大伤害。口对口法,首先使呼吸道通畅,松解衣服,去掉枕头,抬高颌角,除去假牙,除去(吸出)呕吐物或其他异物。

    操作法:抢救者位于患者一侧,用一手捏合患者鼻孔,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口对患者口密切接触(可覆盖一纱布或手帕),以中等速度均匀地吹气,开始两次速度可快些,可见患者胸部隆起,然后离开,让其胸部收缩自行呼出,然后做下一次吹气,直至自主呼吸恢复。

    速度:每分钟吹气12~16,吹气时间约为2 s

    如口对口呼吸法执行有困难,可改口对鼻呼吸法,即用一手闭合患者口部,口对鼻孔吹气入内。

    2. 中度患者若深度昏迷,颈动脉或股动脉无搏动,如瞳孔放大,脸呈土灰色或发绀,呼吸停止或喘,可认为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急救。

    操作法: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床上,抢救者骑跨在患者身上,将双手手根部叠加,垂直加压在胸骨上2/3、下1/3交界处,手指不要接触胸壁。身体前倾,力加在胸骨上,将胸骨明显压下。此时检查股动脉,应出现明显搏动,才为有效。注意勿用力过大,以免发生肋骨骨折和气胸血胸。两次间歇期,手不离开胸部。

    速度与心律相近,每分钟成年人约70,儿童100~120,效果最佳。次数过多,心脏血液

    回流不够并不增加效果。

    复苏指示:停止按压后,自主心搏恢复。

    3. 中毒患者若呼吸微弱,为防止发生肺水肿,应使患者呼吸医用氧与二氧化碳(含量为5% )混合气或高纯医用氧。如使用高纯医用氧,呼吸器的呼气管端应插入蒸馏水过滤瓶内水面下4 cm处。每小时使患者吸氧30 min,如此至少要连续3 h

    4. 鼻腔和咽喉受害,可用2%硼酸水洗鼻腔。如患者可以进食的话,可以饮用0·5%柠檬酸或柠檬水。

    5.2.3 液氨溅入眼内的处置

    眼睛受害患者应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洁净清水冲洗眼睛,或将面部浸入盛有洁净清水的面盆里左右摇摆,连续洗15 min,而后在1 h之内,10min清洗5min。如果用5%硼酸水或0.5% ~1%明矾溶液清洗,在其配制期间,不间断用水清洗。未经医生允许,不得随意用眼药膏一类的油脂药膏。

    5.2.4 皮肤溅上液氨的处置

    皮肤溅上液氨时,不论其吸收与否,均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清除皮肤上沾染的氨,防止伤害加重。

    1.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

    2. 立即彻底清洗被沾染的皮肤,冲洗时间要求15~30min,而后用柠檬水、食醋、5%的醋酸或2%的硼酸溶液清洗,再用水冲洗,然后盖上用5%的醋酸、柠檬酒石酸或盐酸浸湿的敷料,也可以用2%以上硼酸水湿敷。

    3. 较大面积的冲洗,要避免着凉、感冒,必要时将冲洗剂保持适当温度,但以不影响冲洗剂的作用和及时冲洗为原则。

    4. 被液氨灼()伤时,首先要适当解冻后脱下冻结的衣服。清洗时要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皮肤皱褶及指甲内的沾染物。未经医生允许,不得随意在受伤部位涂敷任何药膏。

    液氨充装注意事项
    上一篇:没有资料
    苏州盛福祥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37-7193-3449
    苏州生产基地: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鹅东工业园
    版权所有:苏州盛福祥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二维码